從今天起還有39天,
我們將由2020年進入2021年。
2020年讓我們記憶最深的無疑是這場蔓延全球的“新冠疫情”。至今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疫情形勢依然嚴峻,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1218萬,并仍在以每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的趨勢上升。
“新冠疫情沿著全球經濟的主要動脈迅速跨境傳播,將一場全球健康危機推升為全球經濟危機”。聯合國貿發會在11月19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預計,“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.3%”,“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將比健康危機持續更長的時間”。同時,國際機構普遍預測“中國將成為今年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”。
新冠肺炎疫情一發生,中國就堅決采取統籌疫情防控措施,并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果。現在,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,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.7%,第四季度增長會進一步加快,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活力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,“2024年中國人均GDP將再次翻番,2025年中國人均GDP將躍居全球第70位”。
5月1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首次提出“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”。這一戰略的基點是“擴大內需”,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和優勢,實施擴大內需戰略,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。這一戰略顯示出我國經濟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,穩步實現從代工到研發、從模仿到創新、從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轉變,著眼全球資源和市場,利用國內國際技術、人才、管理等各方面資源,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,未來中國依然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,新的技術創新、新的平臺在中國大有前途,希望大家能抓住這個機會,一起推動中國的發展,也推動自己企業的發展。
這次,是新冠疫情再次成為互聯網經濟的催化劑
17年前非典爆發,卻給初創的淘寶提供了跳躍式發展機遇。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,餐飲零售行業損失嚴重,很多企業無奈裁員,阿里旗下“盒馬鮮生”主動向傳統餐飲企業提出“租借員工”。剛剛結束的“雙11”,天貓成交額達4982億元,同比增長85.62%;京東成交額超過2715億元,同比增長32.82%;“雙11”全網交易額接近8600億元,同比增長43.3%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,人們消費熱度依然高漲,購買力強勁。隨著消費需求升級和信息技術不斷成熟,雙11呈現出許多新消費特點:新品、升級類商品熱銷,直播帶貨更火了,個性化定制成為潮流。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,今年“雙11”線下消費同樣人氣旺盛。互聯網對世界的影響和改變,早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。正如蒸汽機、內燃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,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革命又一次將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。有人說“所有的傳統生意,都值得用互聯網的方法重新做一遍”。是的,新時代已經到來,我們唯有主動地去迎接和擁抱它。
忘掉房價月漲千元的日子吧,別再想著用信息不對等的方式招攬客戶了,別再企圖一張圖紙可以蓋出全國人民都會買賬的房子。房地產終究不可能置身于互聯網之外,事實證明沒有什么不能在上網銷售,“網絡賣房、直播賣房,云看房、云監工”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房企的選擇。而銷售方式的改變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,更大的改變是由此帶動產品、價格、渠道、營銷的整體變革。
淘寶薇婭直播間正在進行火箭直播呈現在雙11的消費特點,“新品、升級、個性化定制”也同樣出現在購房消費者身上。與其感慨房地產黃金時代一去不返,幻想地產政策再來一波松動,羨慕互聯企業大把淘金,不如扎扎實實研究客戶需求,打造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和服務,構建互聯網時代的制造與營銷體系。
“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”
房地產真正到了靠產品和服務說話的時代。資金、概念、大牌都不靈了,“找市長不如找市場”,消費者看“顏值”更看中“干貨”。獲取信息、發布信息零成本,加之長期消費歷練,如今的消費者知識之豐富、觀念之成熟、需求之多元,更是從未有過。相比于“新冠疫情”、“經濟下行”、“地產調控”這些不可控、不可變的所謂突發事件,消費者與市場的成熟與改變才是企業真正的挑戰,因為這里潛藏著生存和發展的機遇。
月湖公園的草坪和湖景
一個公認的板塊被熱炒,不惜重金拿下的地塊,卻因為大規模雷同產品集中上市,而遭遇集體降價;一個老城區改造地塊,周邊老舊小區環繞,道路擁擠、噪音嘈雜,卻因產品升級設計走心,逆市開盤量價齊升;一處離城偏遠的山水地塊,有人基于“理想與現實的距離”選擇理性放棄,有人相信“詩在遠方”將此打造為全國知名的理想生活典范。同樣的現實,同樣的條件,結果卻大相徑庭,這正是市場令人著迷的地方。
馬克思在《資本論》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,他將商品向貨幣的轉化稱為“驚險的跳躍”。好產品的標準是什么,如何打造高品質的產品?馬克思的答案是“實現貨幣轉化”,消費者說了算!“死磕品質”、“工匠精神”當然重要,尤其是在制造與施工的各個環節,必須要有“逢敵亮劍”、“寸土必爭”的勇氣和決心,只有這樣企業應對市場的戰略、戰術才能被完整的執行和貫徹,“驚險的跳躍”才會降臨為幸運的獎勵。
上海復興公園內的馬克思、恩格斯雕像
企業是什么?經濟學給出的名詞解釋是“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,運用各種生產要素,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,實行自主經營、自負盈虧、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”。其實,對企業還有一種理解,就是“信念共同體”!因為企業的組成和發展都源自“人的創造”,而將人匯集為一個有創造力的組織,源于“信念”。
“碧源,創造美好”
你為什么選擇這家企業而不是另一家,為什么在這個企業干的高興,而在另外一家企業待的郁悶。“道不同,不相與謀”。相信你選擇成為“碧源人”之前,對招聘簡章上這句“認同企業文化”有過認真的思考。
“碧源,創造美好!”
“嚴格自律、堅守正途,刻苦探索、和諧財富”。
“愿——
“碧源成為每位員工都能展示獨特自我的絕美舞臺;
“碧源是人們美好生活的創造者;
“碧源是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;
“碧源穩步成長為千億企業!”
在碧源控股集團年中大會上,董事長說道,“2020年上半年,集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,但越是在這種環境之下,我們更要堅守,要頑強地生存。如何堅守,就是要進行斗爭。”
首先就是要與自己斗爭。做為決策者,要有揮刀斷腕的決心,堅定地走我們自己的路。與自己斗爭不僅有精神的斗爭,還有肉體的斗爭,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斗爭,這是決定我們能否生存,能否前進的前提。還有就是與外部環境的斗爭。我們不僅要在選才用才,制度堅守方面做好,還要做好與合作伙伴認真的、深刻的交流碰撞。面對困難和挑戰,只有勇于斗爭,才能贏得生存。
“沒有品質,就沒有生存”
2020年碧源控股集團必須要達到“全國一流”的戰略管理目標,因為只有一流的管理才能實現一流的產品和服務。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,在市場和消費者更加成熟的后地產時期,企業實現生存和發展唯有依靠“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”,“沒有品質,就沒有生存”。
如何達到“全國一流”,如何打造“叫好又叫座”的“網紅”級產品和服務,靠的就是“碧源人”的創造力,靠的就是對“創造美好”的堅定信念。
碧源控股集團制定《創新管理制度》,設立“創新獎、節約獎、發現獎”鼓勵員工思考,創造性地發現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。建立“碧源學院”,設立“碧源大講堂”和“講師評定體系”,激發和培養員工敢說敢講的能力和勇氣,培養有理想、敢追求、敢擔當的企業主人,打造學習型組織氛圍,為員工展示自我提供更加完善的舞臺。
講師資格證書頒發儀式
產品中心和瀏陽孔雀臺項目團隊《施工圖精細化工作實施方案》獲得集團節約獎和33萬元獎金
每一個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性格和使命
我們來到碧源成為“同事”,是為了我們共同向往的事業。我們不做葉公好龍,當真正的機遇來臨卻嚇的裹足不前;我們也不做邯鄲學步,只為學一個漂亮的樣子卻失去了自我。正如每一個人天生不同,每一個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性格和使命。
“碧源人一向敢于拼搏”。
無論是初創時的“建筑施工項目部”,還是初入行的“地產新兵”,或是“置業、教育、體育、醫藥”四大產業并舉的控股集團,碧源以“草根”企業自稱,生存危機、求生意志讓我們不能絲毫松懈,只有敢于拼搏才有生存的權利。
碧源月湖夜景
“碧源人一向堅守正途”。
我們的父輩教我們一個基本的道理叫“與人為善”,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“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”。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“開放”、“開明”昂揚向上的時代,靠努力可以衣食無憂,靠奮斗可以獲得尊重;“草根”可以逆襲成功,“好人、老實人”可以挺起腰桿不再吃虧。我們想做一個坦坦蕩蕩,敢想敢當、言行一致的人。即使我們知道“人間正道是滄桑”,我們依然選擇并一直走下去。
“碧源人一向善于學習和探索”。
我們不僅選擇了一項美好的事業,更具有不怕吃苦、不怕困難,勤于思考、善于學習和探索的能力,這始終是碧源人優秀成長的基因。無論是工程投標、高難度施工,還是投拓拿地、規劃設計,或是展示銷售、物業服務,或是體育發展、教育謀篇、醫藥布局,都因學習和探索結出碩果。發現問題的本質和規律,引進人才和技術,將普遍的知識、經驗與企業和市場相結合,找到適合碧源的“戰略”和“戰術”。和更多優秀的人一起創造我們的“地道戰”、“游擊戰”、“持久戰”,一起創造出一片“碧源天地”。
碧源月湖夜景
“碧源人一向善于團結奮斗”。
這是碧源創建伊始就具有的優秀傳統。鄭州京廣快速路工程、周口變電站工程,碧源人通力合作贏得客戶尊敬,榮獲“魯班獎”、“全國市政金杯獎”榮譽。碧源月湖打造惠濟之心,月湖公寓締造鄭州樓市“日光傳奇”,“碧源杯”系列羽毛球大賽書寫鄭州新名片,碧源控股集團慶典展現黑馬姿態,中原百年住宅高峰論壇開創北龍湖豪宅之最。還有一座座“廣廈獎”、“詹天佑獎”、“紅點獎”、“優質工程獎”,以及一項項“國家級”創新專利、著作版權,一個個創新課題、創新獎勵,都是屬于碧源人的共同榮譽,都是碧源人團結奮斗干大事的最好獎勵。
道阻且長、行則將至,行而不輟、未來可期
當我們的眼界越寬廣,當我們的心態越成熟,面對突然而至的變化和困難,我們就越能保持平靜的心態和思考的能力,去探索合適的方法,化解困難的阻力,贏得與之俱來的機遇。
科技的進步、時代的發展不可阻擋,非典、新冠、特朗普這樣的“黑天鵝”也無法預料,順應趨勢,敏知變化,堅定探索,不斷進步。但是我們也懂得,有些更寶貴的東西不能用進步、先進來衡量,比如善良、勇敢、忠于信念、堅韌不拔,這是我們最為珍惜的品質和精神,正如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都需要水和空氣,我們的內心總有這樣的信念和精神,讓我們即使在黑夜中依然能夠看到前方的光亮。
文章部分圖片來互聯網,版權歸原創所有,僅供學習與交流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